陽光勵志陽光勵志

精衆與大衆的11個區別

本文已影響 2.32W人 

精衆與大衆的11個區別

精衆與大衆的11個區別

文/肖明超

2013年,來自麥肯錫、波士頓和貝恩的研究發現,未來幾年中國消費族羣中,年收入10萬——20萬人民幣的家庭將成爲數量增長最快的族羣,其戶數將從2010年的佔總體6%增加到2015年的28%,爲中檔商品(包括住宅)提供迅速成長的市場空間。研究還表明,截至2010年,中國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家庭約467萬戶,佔全國家庭總戶數的2%,而到2015年,這個數量將翻一倍多。

據國家廣告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在中國城市消費羣體中,處於領先潮流的精衆人羣已佔城市人口的11.9%,約8700萬,他們貢獻着大多數行業超過40%的市場份額。

這些數據說明,在今天的中國,“千人一面”的趨同性和一致性的大衆消費時代正在式微,高度細分的族羣化、小衆化和個性化消費的“精衆時代”正在來臨。

那麼,到底精衆和大衆有什麼區別呢?

1、從數量龐大的大衆演變到空間區隔的分衆,到“人羣+空間+生活方式”主題融合的精衆。“大衆”是個數量概念,以人爲主;“分衆”是空間爲主,強調以空間區隔社會人羣,比如寫字樓區隔的受衆;“精衆”則是人羣+空間+主題,例如健身會所聚集的是具有消費能力且堅持健身的人羣,健身場所是空間,健身是生活方式主題,健身的生活方式,聚集的是新的社會交往空間和場所。

2、大衆活在信息中,精衆活在信仰中,精衆通過信息與信仰結合形成新的興趣聚合平臺和圈子。大衆追求同質化的信息,精衆追求差異化的“興趣”,因此“興趣”成爲精衆“分羣”和“聚合”的主要指標。大衆追隨“屌絲化”的社會潮流,比如打麻將、玩遊戲等;精衆則自己創造新的社羣,例如高爾夫、紅酒、雪茄俱樂部等等。

3、大衆盲目相信媒介信息,精衆對媒體持有批判態度——越是精衆,批判性就越強。例如,對於網絡上的信息,80%的大衆選擇相信,但是,精衆對於互聯網廣告持排斥態度,70.5%的精衆人羣認爲網絡信息難辨真假,79.7%的精衆人羣表示當互聯網上彈出廣告時,他們會選擇直接關閉。

4、大衆容易被商家控制和挾持,精衆追求與企業的平等對話。大衆容易被重複的信息打中,但是精衆需要信息的相關性、邏輯性和場景性,沒有深度的內容,很難打動他們。“送禮就送腦白金”吸引的是大衆,但是“沒有故事,不成人生”是精衆喜歡的基調。

5、大衆市場滿足的消費需求是“必需的”,是簡單的物理功能的需求;精衆市場滿足的消費需求是“想要的”,是必需的基礎需求和想要的昇華需求結合在一起。因此,大衆人羣追求性價比,精衆人羣追求文化、內涵和品質的附加值;大衆消費一定要有促銷,精衆消費一定要有故事。

6、大衆人羣看重的是品牌的符號。有一個LV包,即便擠公交、地鐵也無所謂,因爲,符號給其心理帶來自信。但是,精衆計較的是產品的品質、做工,甚至品牌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品牌的流行度。他們經常要問:LV的品牌理念是什麼?如果品牌過多賣給大衆,精衆就會選擇遠離。

7、精衆不是土豪,土豪是大衆人羣的社會階層演變爆發後的產物,精衆是通過自我奮鬥逐漸獲得成功和具有實力的人羣。因此,人口屬性相同的精衆和土豪,其偏好和價值觀可能有很大差別。

8、精衆是“分享”與“獨享”的共存,大衆要麼是“獨享”,比如理工宅男,要麼就是“分享”,比如社交達人。精衆遊離於兩者之間,保持自我獨立,又不脫離社會,因此,要影響精衆,既要激發其分享,也要尊重其獨享。

9、掌握了大數據可以影響大衆,但是掌握大數據未必能把握精衆。例如,垃圾短信騙的都是50歲以上的老頭兒、老太太。如果你給精衆發垃圾短信,或許會遭到投訴。

10、大衆在信息端點上生存,比如手機;精衆在整合的媒介節點上生存,比如健身會所、高爾夫會所、SPA會所。在大衆看來,掌握了更多的媒介端點,信息的自足度很高,因此大衆認爲自己好像什麼都知道;精衆在節點上生活,因此,場景和場域的效應、人羣與空間的集聚效應就很有意義,精衆認爲世界永遠有很多未知,不能因爲碎片化的信息改變自己探索未來的方式。

11、精衆影響的是一個消費的時代,是大衆時尚的建構者,是品牌口碑的建立者、傳播者和說服者。精衆不單純是消費的一個潮流,在大衆追隨精衆步調的時候,精衆在不斷創新消費的產品和體驗,大衆與精衆的博弈製造了時尚潮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