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句子經典的句子

雕爺:論Uber爲什麼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本文已影響 1.76W人 

雕爺:論Uber爲什麼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UBER TECHNOLOGIES,INC.(簡稱:Uber)是一家風險投資的創業公司和交通網絡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佛尼亞州舊金山,以移動應用程序鏈接乘客和司機,提供租車及實時共乘的服務。優步已在全世界數十個城市提供服務。乘客可以通過發送短信或是使用移動應用程序來預約車輛,利用移動應用程序時還可以追蹤車輛的位置。

雕爺孟醒關於Uber創業案例的一篇評論文章:論Uber爲什麼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前幾天,我的司機回老家休假,我又懶得開車,就天天用易到、滴滴、和Uber的專車服務,結果用出超多的心得——簡單的給出結論,就是:易到和Uber都應該活下來,而滴滴應該失敗。

哦……我知道,我這個結論太扯淡了。明明滴滴專車纔是目前市場上當之無愧的老大……可是,“倒果爲因”來論證滴滴纔是邏輯最牛逼那個,豈不是太懶惰?因爲我們知道,“商業邏輯”最棒的那個,也未必贏到最後,畢竟,企業競爭是多角度、全方位的,Google的理念還比百度更棒呢,但中國市場你也知道,贏的那個是比較沒底線的。

OK,回到題目,爲何我說“Uber應該拿諾貝爾經濟學獎”呢?因爲,Uber有史以來第一次解決了人類經濟學上最大難題之一:定價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到底什麼是“合理的價格”?我們知道,一杯水就是一杯水,但對於一個酒足飯飽的傢伙,和一個沙漠中快要渴死的人,其價格何止應該相差萬倍?而今天的Uber,就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哦,其實,還有一家企業,從另一個角度,也解開了這個方程式的另一個坡度,容我賣個關子,文章結尾再說那家有資格和Uber一起領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企業是誰。

如果你最近都剛好用過滴滴和Uber,就知道我下面講的是什麼意思了。

先看簡單的滴滴,滴滴的專車價格,就是個“拍腦袋的定價”,爲啥這麼說呢?請問,滴滴目前的一公里價格,到底是怎麼定出來的?靠汽車折舊?靠汽油價格?靠司機顏值?嗯,其實我猜,主要就是和出租車對比吧?然後找個價格區間,設定得比出租車高點,比易到低點(因爲要打擊易到),再配合瘋狂補貼,就齊活了。

但是,這個價格,反映出“供需真相”了麼?如果沒有供需的真相體現,何談“價格真相”呢?

讓我們再看看Uber,前些日子我被朋友圈刷屏,“Uber比出租車還便宜啦!”我很多朋友都在感嘆Uber真不要命的補貼啊,居然“人民優步”的專車比出租車便宜,紛紛狂用中。我當時立馬疑問,“我靠,不對呀,因爲我剛剛前幾天在香港被Uber狠宰一刀呢!”

當時是這樣,我在香港尖沙咀,晚高峯六點半,趕着要去中環,因爲我訂了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座位,那家準時開餐不等人,我當時急眼了,出租車排長隊,完全沒可能等到。我打開易到、滴滴、一號專車,擦了,尖沙咀附近一輛車都沒有,我打開Uber,嘿!居然附近有車!一預定,Uber告訴我,抱歉,你得加價!3.2倍才行,靠,你丫狠!我輸入了3.2倍……然後,Uber居然提示,抱歉,3.2倍沒戲了,現在得3.8倍!我&…%&¥*…%&*……¥%¥))!¥你個老母了!趁火打劫麼這不是?但你能怎樣?只有Uber有車!好吧,3.8倍同意……沒一會,一輛車就開到我身邊了。最終,原本一百五十港幣的車程,足足收了我五百多港幣!

這時你發現沒有?其實,Uber的“足夠低”定價,其實是指“最閒時段”,而真正車少人多的時候,Uber每分鐘都會提高定價。

說個極端情況,如果三里屯區域,在凌晨時分,只有一輛專車和一個乘客,一分錢一公里也是可以成交的。(這個顯得太極端是吧?可你知道,陌陌的老闆唐巖同學,偶爾抽瘋,開着賓利跑車在Uber接活兒的,還津津樂道看見乘客欣喜若狂的樣子,他很開心。)重點是,各位:一輛專車和一個乘客,供需之間是平衡的,這時任何價格成交,都是“合理”的,這個價格,都反映出了供需的真相,是“真理價格”。

好了,現在還是一輛車,但是兩個乘客咋辦?其實,這時“競價”的思路就開始發生作用了。這個時候,“看不見的手”開始工作,價格每向上漲一點,實際上就造成兩個後果:第一,要麼消滅一個需求;第二,要麼吸引來一個此區域外的供應。

讓我們先來看第一個“消滅需求”,價格每上漲1%,事實上就有一些人打算放棄此次消費。回到我當時在香港尖沙咀的情景,150元漲到500多耶!爲何那麼多人都想用車,只有我叫到車了?因爲當時我身邊無數需求被消滅了呀!他們有的繼續忍耐等出租車,有的改乘地鐵,有的改坐公交,還有的乾脆去附近吃飯算球!因爲錯過了這個最高峯時間,價格肯定蹭蹭往下降。說白了,你把價格漲到5萬塊,我的需求也會被消滅呀!那頓飯很美味,但也不值打車花5萬是不是?但如果剛好李嘉誠車拋錨了,要去談個生意呢?5萬塊輕而易舉就成交是不是?總比耽誤一單50億的生意強。

澳大利亞前些日子,恐怖襲擊事件,咖啡廳劫持人質,大量現場羣衆嚇瘋了,立即掏出手機叫Uber逃離,Uber也是瞬間漲價到4倍……事後新聞媒體大肆抨擊Uber,“難道富人就能逃命,窮人就該等死麼?”……Uber的發言人雖然趕緊道歉,說這是算法“即時”算出來的,對不住大家了。但仍然淡淡回答一句:因爲價格漲了,才引來周圍司機趕緊過來接活啊?潛臺詞是,難道司機的命就不是命麼?你讓司機往危險地帶來賺錢,憑什麼不讓人家多賺?沒有“價格”這隻“看不見的手”調節,你當“供需平衡”是依靠“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制定出來的麼?(雖然“發改委”一直覺得自己能行。)

所以,Uber的價格,實際上是依靠“供需”這個最基本的邏輯,依靠系統算法,“即時運算”出來的。當一個區域,100個司機和100個乘客,供需平衡,那麼“基準價”就是OK的、合理的。過了半小時,100司機還在,只有80個乘客了,這時,Uber就有動力下調“基準價”,把那些本來準備坐地鐵、打出租的人,搶過來。同時,也“消滅”一點“供給”,就是說有些司機嫌這個時間段太便宜,乾脆去午睡算了。等再過2小時,晚高峯來了,100司機沒變,120個乘客了,如你所知,1.5倍、2.3倍、3.8倍價格什麼的就來了,消滅需求,增加供給……依此類推,調節強度不同而已。

我當時曾在一輛滴滴的專車上,問司機,你用Uber麼?他說我只用滴滴,因爲滴滴單量比較多,早晚高峯還有一點五倍的總部給的補貼。我說,早晚高峯再補貼,你能拉幾單?回答,都堵在路上,雖然一點五倍也賺不到多少。我鼓勵他,你下次試試Uber,弄不好你早晚高峯能賺到三四倍呢!司機想了想,說對呀,那我以後早晚高峯用Uber接活兒,比較閒時再用滴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