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句子經典的句子

弗吉尼亞·伍爾芙:書中的兩種女人

本文已影響 1W人 

弗吉尼亞·伍爾芙:書中的兩種女人


書中的兩種女人

作者:弗吉尼亞·伍爾芙(英國女作家)

也許,我們現在最好還是暫時放棄尋求真理,拋開頭腦中那一大堆一大堆如熔岩般熾熱、又像洗碗水一樣骯髒的見解。我們最好拉上窗簾,撇開胡思亂想,點上燈,縮小搜尋的範圍,去請教歷史學家。因爲歷史學家記錄的是事實,而非見解,所以他們會爲我們描述女人過去的生活狀況。當然不可能包括所有時代,只要談談英國曆史上的某個時代就可以了。比如說伊麗莎白時代。

因爲那個時代留下了一個長期令人困惑的問題:當時幾乎每兩個男人中就有一個能寫韻文或十四行詩,可是就在這樣一個不尋常的文學時代,爲什麼就是沒有一個女人寫過一句詩?對此,我不由得自問,當時女人的生活狀況究竟如何?因爲,雖說文學創作主要是表現想象,不像科學那樣要讓一塊石頭直接落在地上,但文學仍像一張懸在空中的蜘蛛網,它的四個角還是很微妙地掛在什麼東西上的,或者說,它還是和生活有聯繫的。這種聯繫往往難以察覺;譬如,乍看之下,莎士比亞戲劇似乎完全憑空懸在那裏的。但是,只要扯動這張網,鉤住它的邊從中間用力拉,就不難發現,這張網其實並不是自然而然在空中織成的,而是由生活艱辛的人類所創造的——它和生活中的許多具體事物,如健康和金錢,乃至我們居住的房屋,都有着非常微妙的聯繫。

我們不是歷史學家,也就少一點顧忌,所以不妨說,實際自古以來,所有詩人筆下的婦女形象一直像烈焰般耀眼奪目——在劇作家筆下,有克呂涅絲特拉、安提戈涅、克萊奧佩特拉、麥克白夫人、菲德拉、克瑞茜達、羅莎琳德、苔絲德蒙娜、馬爾菲公爵夫人;而在小說家筆下,則有米勒芒特、克拉麗莎、蓓基·夏潑、安娜·卡列尼娜、愛瑪·包法利、蓋爾芒特夫人——她們的名字在我們腦海裏閃閃發光,我們絕對不會認爲她們是“缺乏個性”的。說實在的,既然女人歷來就這樣存在於男人所虛構的文學作品中,有人就會想當然地認爲,女人歷來備受重視——她們千姿百態:有崇高的,也有卑賤的;有光彩照人的,也有令人沮喪的;有美豔絕倫的,也有醜陋不堪的;她們像男人一樣了不起——有人甚至認爲,女人比男人還要了不起。然而,這只是虛構的女人而已。實際上,就如特里維廉教授所說,女人往往被關在房間裏,甚至還要捱打。

於是乎,就出現了一種非常奇怪的雙面人。在想象中,她極爲重要,而在現實中,她又微不足道。她在詩歌裏隨處可見,但在歷史上卻無立錐之地。她在虛構世界裏主宰着國王和征服者,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只要父母把一枚戒指套在她手上,她便只能乖乖地做任何一個男人、甚至一個未成年男孩的奴隸。她在文學作品中思想敏銳、妙語連珠,但在實際生活中,她卻目不識丁、沉默寡言,只是丈夫的一份活的家產而已。

先讀歷史,再讀詩歌,由兩者拼湊出來的女人,就是這樣一種奇特的怪物——她是長着鷹翅的蠕蟲,既是生命的象徵、美的精靈,又是廚房裏一塊待剁的板油。不過,這樣的怪物只是想象起來非常有趣,實際上並不存在。

儘管我認爲現有的歷史著作都有點古怪,都寫得不太真實或者說不太平衡,我仍然沒有膽量向那些名牌大學的研究者提出建議,要他們重寫歷史;但我總覺得,他們爲什麼不可以給歷史加上一個補遺呢?爲什麼不可以給那個補遺取一個和其他標題一樣的標題,從而讓普通女人堂堂正正地出現在歷史著作中?這有何不可呢?要知道,他們實際上在一些偉人傳記中是經常出現的,只是匆匆而過,很快就消失在背景中了。而這時,我便會想到,她們一定在暗處向我們張望,在笑,或者在傷心地流淚。

弗吉尼亞·伍爾芙簡介: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國女作家、文學批評家和文學理論家,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爲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裏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之一。最知名的小說包括《牆上的斑點》(The Mark on the Wall)、《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間》(Jakob's Room)。

延伸閱讀:

書中自有清和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