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案勵志電影

《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69W人 

《塔克拉瑪干的鼓聲》這部電影通過一個小人物的命運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大背景。下文是勵志網整理的《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後感,希望能幫助到你。

《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後感

《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後感(一)

5月3日下午,新疆文聯召開電影《塔克拉瑪干的鼓聲》座談會,電影主創人員和文聯專家代表共同座談討論該電影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和特點。

電影《塔克拉瑪干的鼓聲》是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各項社會事業發生的巨大變化爲時代背景,以自治區正在開展的“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爲敘事線索,講述了一個名叫阿依古麗的小女孩在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實現舞蹈夢想的動人故事。

自治區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張新生在座談會上說:“天山電影製片廠的新片《塔克拉瑪干的鼓聲》,是一部關注現實、弘揚正氣、藝術精湛的好電影。尤爲可貴的是,影片直面宗教極端思想蔓延的嚴酷現實,以藝術家與人民同愛恨、共情仇的崇高情懷與藝術擔當,深情敘述淳樸善良的維吾爾族羣衆因極端思想影響,隱匿在心靈深處的情感痛苦和精神創傷,以動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弘揚了各族羣衆拒絕極端思想,創造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幸福生活的時代主旋律。”

自治區文聯黨組副書記、主席阿拉提·阿斯木說:“影片《塔克拉瑪干的鼓聲》是一部有思想、藝術傳達方式獨特豐厚、讓人感動、讓人思考、積極向上的影片,非常貼近現實生活。影片讓我們看到了思想的力量和藝術的盛宴,幾乎所有的畫面和細節都蘊含着以情動人的美學理念,流淌着濃濃生活味。”

自治區電影家協會祕書長、副研究館員彩才說:“《塔克拉瑪干的鼓聲》做了大膽的嘗試與試驗。例如,影片中的納格拉鼓本身是一個民族民俗物象,電影充分地運用儀式化十足的民俗現象,通過鏡頭放大後被拔高爲一種文化奇觀或者說文化盛宴,這對觀衆來說是一種震撼的觀影體驗。”

 

《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後感(二)

《塔克拉瑪干的鼓聲》這部電影通過一個小人物的命運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大背景,電影中‘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通過努力讓已經消失了十多年的納格拉鼓聲重新響起來的故事,反映了所有‘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爲基層各族羣衆默默服務的現狀。作爲導演,我在很多場景拍攝影片時都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淚。”4月16日,《塔克拉瑪干的鼓聲》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每一部電影都有自己的靈魂,而西爾扎提·牙合甫把具有生命力的納格拉鼓融入了《塔克拉瑪干的鼓聲》這部電影裏。

“納格拉鼓曾經是努爾魯克村裏最有生命力、最快樂的聲音,但是受到宗教極端思想的影響,鼓聲在村裏消失了十多年,隨着鼓聲的消失,很多人的生命力也漸漸消失了,這裏的人思想變得保守起來,衣服從彩色的艾德萊斯綢變成了一身的黑色,曾經活潑可愛的孩子們都變得沉默起來,就連村裏曾經最活躍的廣場也廢棄了,村裏靜靜的。但是當‘訪惠聚’駐村工作隊來到村裏以後,村裏的大喇叭響起了工作隊隊員打鼓的聲音,而這鼓聲一天天敲打在每一個人的心裏,慢慢地,將所有人的心敲醒、敲響,當最後村裏的人都拿出那些曾經被拋棄的納格拉鼓,坐在一起熱鬧地敲起鼓的時候,村子活了,而這部電影也因爲這整齊的敲鼓聲擁有了靈魂。”西爾扎提·牙合甫說。

在拍攝過程中,西爾扎提·牙合甫也有很深的感受。

“拍攝影片時,我們的羣衆演員最多的時候達到了2000人,有很多村莊的羣衆都非常熱情,希望加入到羣衆演員的行列裏,他們希望影片拍攝出來以後能打動基層羣衆,讓更多的基層羣衆敲起納格拉鼓,讓更多的人遠離宗教極端思想。”西爾扎提·牙合甫說。“在電影的藝術風格上,我們還是做了全新的探索和嘗試,通過營造出屬於新疆這片土地的生活氣息和時代風格,運用了唯美和深沉的基調,通過敘事的方式,用樸素的鏡頭、最淳樸的語言、最真摯的'情感去講述故事。我相信這部電影一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也相信影片中這有生命力的鼓聲一定會在每個人的心中響起。”西爾扎提·牙合甫說。

 

《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後感(三)

“這部影片拍得太好了!非常感人!影片還原了自治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真實面貌,讓我們知道駐村工作給全疆老百姓帶來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米沙·木拉提在觀看了《塔克拉瑪干的鼓聲》影片後激動地對記者說。

4月22日下午,電影《塔克拉瑪干的鼓聲》在新疆首映,新疆人民劇場座無虛席,在簡短的首映儀式之後,電影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正式放映。

觀影中,全場觀衆都沉浸在樸實而又飽含深情的劇情中,被主人公的精神深深感染和折服,很多觀衆隨着劇情的起伏歡笑、落淚……影片結束時,觀衆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是觀衆對影片由衷的肯定和讚賞。

觀衆米沙·木拉提感觸頗多,她曾在新疆藝術學院上學,如今在烏魯木齊市的一家公司上班。她說,整部電影讓她最感動的一段是阿依古麗通過駐村工作隊的幫助,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大舞臺上勇敢、自信地舞蹈。“她代表了典型的南疆農村女孩的形象,前些年,這些熱愛美麗、熱愛文藝的少女們受到宗教極端思想的毒害,不再唱歌、跳舞,也不再露出自己秀美的臉龐、不再穿豔麗的艾德萊斯綢服飾,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近幾年,隨着自治區‘訪惠聚’駐村工作的深入推進,這種現象得到很大改善,電影中的女孩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我聯想到現實生活裏更多的南疆農村女性同樣獲得了自由,開始把握自己的命運,這讓我非常感動。”米沙說。

觀衆伊斯拉木江·艾爾肯說:“演員演得太好了,電影催人淚下,這部影片整體效果非常親民、樸實無華,也很接地氣,是一部集觀賞性、思想性、藝術性於一體的作品。它把駐村幹部們那種全心全意爲羣衆服務的感情都表現出來了,特別是幾十面鼓同時敲響的時候,那種激越的聲音直抵心靈。”

烏魯木齊市第十六中學的語文老師迪麗努爾·託合提是流着淚看完整部影片的。她用“非常震撼人心!”表達自己觀看影片後的心情。她說,駐村工作隊改變了村容村貌,更改變了人們的精神面貌。

“沒有駐村工作隊隊員這些默默奉獻的人們,就不會有很多人今天美好的生活。回去後,我要給學生們多講駐村工作隊隊員的故事,好好宣傳這部電影,讓更多學生知道駐村工作的重要意義。相信隨着駐村工作的深入開展,新疆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迪麗努爾說。

20歲的靳正陽是新疆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大二學生。在看了影片之後,他對自治區“訪惠聚”駐村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說:“‘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給南疆許多村莊辦了很多民生實事,這些民生實事給村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便捷,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還從精神上拯救了一些人,這部電影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影片還以全新視角展示了新疆人文、新疆情懷,相信影片能讓更多觀衆瞭解一個真實的新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