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勵志正能量語錄

關於文化的作文800字三篇

本文已影響 1.25W人 

關於文化的作文800字三篇

關於文化的作文800字三篇

導語:大棚菜,遍地花,科學種田靠文化,綠色食品進萬家,蔬果寶寶長得壯,全民健康你我他,我要遊遍全中國,祖國文化頂呱呱!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關於文化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文化的作文800字三篇

篇一:

牡丹文化

牡丹使者

牡丹文化是中國古老文化一個組成部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而中國牡丹也伴隨中國文化早在公元8世紀傳入日本。到了18世紀傳入英國,種在邱園,以後又從上海引去30多個品種。以後,法國傳教士把野生在我國雲南的黃牡丹、紫牡丹先後引去法國。到了1936年,英國又引去了我國西藏野生的大花黃牡丹。美國也於19世紀從我國甘肅南部卓尼得到了紫斑牡丹。就這樣,英法、美和日本利用中國原產的這些野生種與栽培種進行種間反覆雜交,先後培育出了各自國家的牡丹品種系列。現今美國已有400多種,法國與日本也皆在200種以上。這些品種或雜交系列,考其根源均來自中國。有人常說“在近代月季花的生命中,流着中國月季的一半血液”、我們可以自信地說,在當今世界上所有牡丹的機體中,全部流淌着中國牡丹的血液。

牡丹的譜類紀實

牡丹爲中國傳統名花,歷代文人爲之作譜、立傳記事的專著和傳記不下二三十種。以牡丹爲題材的神話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其中有深遠影響的有北宋時代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洛陽花木記》;南宋時陸游的《天彭牡丹譜》;明代王象晉的《羣芳譜》、薛鳳翔的《毫州牡丹史》以及《牡丹八書》;到了清代,還有陳子的《花鏡》、汪灝撰的《廣羣芳譜》,以及吳其著《植物名實圖考》等等,這些論著都是中國牡丹花史中最輝煌的文化財富,它積累了育種、栽培以及應用方面的豐富經驗;同時也記載了中國牡丹的起源、發展以及人力可以“奪天功”的信念和事實。其中有關培育新品種方面的事例,還被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他寫的《物種起源》一書中所引用。

牡丹的詩詞書畫

自然界裏感人的事物很多,其中“花”是主要的一種,何況牡丹又是“國色天香,秀韻多姿”,所以歷代詩人、畫家、藝術家都鍾情於牡丹,以牡丹爲題材的詩詞書畫廣爲流傳。以牡丹命名產品、商標以及各種生活用具上的牡丹裝飾圖案更是不勝枚舉。歷來吟牡丹、畫牡丹、唱牡丹的作品最多。在楊茂蘭主編的《歷代詠牡丹詩詞四百首》中,唐五代就有125首,宋代167首,金元27首,明代37首,清代67首,共計419首,作者共203人。其內容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牡丹對當時社會引起的風情和愛好。 以牡丹爲題材的畫家,遠在南北朝時代(550-577)就有楊子華畫牡丹的記載,到了唐代,畫牡丹的畫家就多了。據董首《廣川畫跋》記載:唐代畫家“邊鸞所畫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潤澤。”五代南唐時(923-936年)徐熙畫的《牡丹圖》用筆清秀,意趣生動,堪稱一絕。到了明代,徐渭用潑墨法畫牡丹,潑辣豪放,是一創舉。清代惲壽平畫牡丹,潤秀清雅,自成一體。到了近代,著名畫家王雪濤曾畫了大量的牡丹畫,幅幅神態各異,生機勃勃。繪畫大師齊白石畫的牡丹畫,用筆簡練,常中是聊聊數筆,卻生機盎然。大畫家關山月說:“中國一因作畫之前要求全面掌握對象的內在規律,如畫牡丹,要把牡丹與芍藥不同的地方找出來,分辨出它特有的特徵來。要對它的生長規律、組織結構等自然屬性有充分的瞭解。這就是通常所謂的要懂“畫理”。 以牡丹爲圖案裝飾的瓷器古今皆有。如宋代燒製的“牡丹梅花瓶”,明代的“牡丹雙鶴盤”,以及清代的“雄雞牡丹瓶”和近代瓷都景德鎮生產的“牡丹孔雀鳳凰盤”、“青花牡丹孔雀盤”、“青花牡丹鳳凰盤”、“青龍牡丹唐草盤”、“剔紅牡丹孔雀盤”,以及燒製成的各種生活用品,也是珍貴的藝術品。置於室內案頭几上,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欣賞它的丰姿秀色,國色天香,圖個吉祥如意。

牡丹的民俗愛好

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的風谷習慣雖有不同,但對牡丹的愛好卻是一致的,種牡丹、欣賞牡丹、唱牡丹、牡丹花會已成爲各自的風俗民情。如湖北、貴州的土家族,雲南的白族,以及甘肅、青海、寧夏少數民族家中庭院內,都種不同數量的牡丹花,少者三五株,多者上百株,用來象徵吉祥富貴。其他如甘肅隴西的浪山觀牡丹,雲南大理的“趕山”觀牡丹,安徽巢湖的朝拜神牡丹,甘肅臨夏回族的“花兒”唱牡丹,以及洛陽、菏澤、北京、杭州、四川彭縣、安徽鈾陵各地舉辦的牡丹花會和燈會,皆具有豐富的民間特色。 “花兒”是流行於青海、寧夏一帶的民歌,在浩如煙海的傳統民歌詞曲中,牡丹是美的化身、愛的象徵。人們把聚集歌唱“花兒會”季節叫做“牡丹月”或“浪牡丹會”。“花兒”曲牌中有《白牡丹令》、《綠牡丹令》、《十朵牡丹九朵開》等等,許多歌詞皆以花喻人,語言真摯,生動感人。如“四月裏,四月八,牡丹開花刺底下,想要不摘愛惜她,想要折去刺兒扎。我早起害怕霜殺下,我晚上害怕羊糟踏,買個蒲籃扣一下,看她開花不開花”。其他如河南民歌《編花籃》,當代電影《紅牡丹》插曲《牡丹之歌》,都是熱情歌頌牡丹的。 我國各地也非常重視運用牡丹圖案和繪畫來裝飾建築物、寺院、名勝古蹟和居室住處。如雲南大理的“木雕”福奸惠安的“石雕”,甘肅臨夏的“磚雕”,以及江西景德鎮的“瓷雕”,無不飄溢着牡丹的芳香,既有實用性,又有欣賞性,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牡丹與歌曲

在我國衆多的古老民歌和現代歌曲中,以“牡丹爲素材的不乏其作。這些牡丹歌曲(民歌)委婉、清新、優美,聽其歌使人煥發出對生活的熱愛,得到美的精神享受。 在我國最古老的《詩經》中就有以牡丹、芍藥爲愛情信物的歌詞:“贈之於芍藥。”這芍藥不單指芍藥,亦指牡丹。因爲牡丹初無名,最初統稱“芍藥”。 唐代歌唱牡丹的詩詞很多,其中以李白爲楊貴妃填寫的新詞《清平調》三首爲最佳。其唱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花濃”,“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種將音樂與詩結合而成爲歌唱的形式,已達到了較爲完美的地步。 在中外文化史上享有盛名的宋詞,是在晚唐、五代曲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時的文人、官僚無不以填唱詞曲爲風雅、高尚之舉,而以牡丹題材填詞在社會上更是風靡一時,被人廣爲流傳。 在近代和現代的許多民歌中,以青海、甘肅一帶的“花兒”和河南民歌《編花藍》最爲流行。河南民歌《編花藍》通過優美的曲調將一羣上山採牡丹姑娘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聽其歌,似到了風光迷人的田園山鄉。歌中唱道:“編、編、編花藍,編個花藍上南山,南山開遍了紅牡丹,朵朵花兒開得豔”。 在甘肅省臨夏一帶洽談會的傳統民歌“花兒”也極有特色。“花兒”是一種流傳民間的口頭演唱形式,它將當地的風土人情揉和在一起,表現人們對故鄉的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無論聽還是唱,表演者、觀衆均如癡如狂。其中有首歌唱道:“四月裏,四月八,牡丹開者刺底下,想要不摘愛惜她,想要折去刺兒扎。我早起害怕霜殺下,我晚上害怕羊糟蹋,買個蒲籃扣一下,看她開花不開花” 現代歌曲讚美牡丹的也不少,其中流傳最廣的當推電影《紅牡丹》插曲《牡丹之歌》。歌曲讚頌了牡丹的品格,敘述了牡丹的經歷,經人以蓬勃向上的激情。

篇二:

暑假裏,我又讀了一本書,叫《世界遺產之旅》。

這本書裏,講了中國第一仙山——黃山,非幻是真的童話世界——九寨溝,海洋生態奇觀——大堡礁,既美且奇的勝境——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地質千層派——大峽谷國家公園,揭示生物進化的大奧祕——科隆羣島,還有壯盛的瀑布奇景——伊瓜蘇國家公園。

世上的自然美景無數,能被列入《世界遺產之旅》者無一不奇。這本書擷取精華,呈現最撼人的大自然絕景。在中國,有去霧縹緲、宛如仙境的黃山,有五彩繽紛,如詩如畫的九寨溝。在美洲,有壯闊雄奇、赤如烈焰的大峽谷有震天撼地,狂吼如雷的伊瓜蘇瀑布,有解開生物進化之迷的科隆羣島。在澳大利來,還有獨一無二的海底繽紛世界大堡礁。在一草一木,蟲魚鳥獸之間,我們體會到萬物共存的美好,在疊瀑、奇峯、絕壁、巨樹之中,我們爲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深深折服。大自然讓疲憊的靈魂甦醒,爲枯乾的生命注入新血,大自然也讓我們學會了謙卑,懂得了什麼是天寬地廣。

截至2004年爲止,全世界170餘個締約國中已有788項世界遺產,其包括611項文化遺產,154項自然遺產和23項自然文化雙遺產,中國內地共有包括長城、紫禁城、敦煌莫高窟、蘇州園林、泰山、黃山、九寨溝等30項入列。這也是我們中國人值得驕傲。被列入的文化遺產都具有歷史、藝術創造性、考古和科學上的獨特性,能代表人類創造天才的傑作,或某一文化傳統或文明的典型。而自然遺產除了出色的自然美景之外,還必須具備生物、生態、地質上的獨特性,或在地球演化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我想:“這本書的最終目的是想讓我們大家都一起來保護世界留下來的這些著名遺產,我們讀了這本書之後,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聞之餘,如果能進一步尊重、欣賞不同民族的文化成就,並對保護世界遺產有此些基本認識,那就更有意義了。

篇三: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後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經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經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因爲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瞭解的人。一個“知音”裏,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希望能有一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戶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絃,因爲它飽含着真情實感。

古語云“百善孝爲先。”那麼說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對媽媽說說‘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範,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着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於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裏。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並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爲那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爲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