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中國名人故事大全

本文已影響 2.88W人 

導語:在中國歷史上,有着很多的名人,他們的故事至今在流傳着,鼓舞着我們前行。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中國名人故事大全,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名人故事大全

匡衡鑿壁偷光

匡衡是西漢人,出身在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他從幼年起就酷愛讀書。白天要勞動,沒有多少空餘時間,晚上很想讀書,卻窮得點不起燈,他爲此很苦惱。後來,他發現鄰居家夜夜有燈光,就想了個辦法。因爲鄰家點燈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間,只隔着一堵牆,於是,他便在牆上鑿了個小孔。燈光果然從小孔裏透過來了。他高興得跳了起來。從此以後,他每夜蹲在牆腳,藉着這一線亮光讀書,直到鄰居家熄了燈,他才心滿意足地去睡覺。過了不久,又發生了另一個問題:他僅有的幾冊書早已被讀得滾瓜爛熟,卻一直沒有錢買新的,向有書的人家去借,又常常碰釘子,他又開始苦惱起來。當地有個叫“文不識”的富豪,家裏藏書很多。匡衡便請人介紹,去文家當長工。到了文家,他幹活既賣力又不要一文工錢。“文不識”覺得很奇怪,就問匡衡道:“你爲什麼自願做工,而不要工錢呢?”“我給您做工,不爲別的,只希望您把書借給我,讓我好好閱讀。”“文不識”答應了他的請求。匡衡一得到豐富的圖書,就像幾天沒有吃飯的人得到美食佳餚一樣,貪婪地、津津有味地讀啊讀啊,讀完一冊又讀另一冊,就這樣日積月累,他終於成了着名的大學問家。

孫康映雪夜讀

晉人孫康,家貧而酷愛讀書。夜晚,雖有時間卻買不起燈油,只好默默地回憶,消化白天學過知識。有年冬天,他半夜醒來,感到屋內並非漆黑無光,還能隱約約看到一些東西,原來是皚皚白雪反映所致,這給了他啓發:何不借雪光來看書呢?於是雪夜,特別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孫康苦讀的好時光。由於勤奮好學,他終於成爲一個有名的學者,並當上了御史大夫。

詩仙李白的故事,詩仙李白是我最愛的一名古代詩人,被譽爲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爲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爲“詩仙”。李白5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認字了,到了15歲的時候,已經可以寫出很多的詩句,在當時的熱度就相當於如今娛樂圈一流演員的熱度,李白寫詩都是邊寫邊遊走於世間,據說李白的詩被玉真公主看到之後交口稱讚,就連玄宗看到李白的詩作,也是對其十分的崇拜,他是爲寫詩而生,也是爲寫詩而亡。

孔子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爲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爲熟牛皮繩最爲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捲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爲,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荊軻

荊軻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喜好讀書擊劍,爲人慷慨俠義。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爲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計劃進展得很順利,當荊軻獻地圖時圖窮匕首見,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爲秦侍衛所殺。荊軻是個英雄,他不畏強大的秦國勢力,毅然刺殺秦始皇。“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何等的豪言壯語,何等的氣魄。這便是上古的“俠”,爲報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將生命置於度外。這便是“俠”的動人心魄的悲壯。

信陵君

信陵君中國戰國時期四君之一。本名魏無忌。戰國時魏國貴族。他禮賢下士,廣納門客,據說有食客3000人。公元前257年,秦圍趙都邯鄲,趙王求救於魏王。剛開始魏王派晉鄙往救。但魏王害怕秦國,又令禁止,故晉鄙率兵只到鄴。信陵君竊虎符,殺晉鄙,率軍救趙,打敗了秦國。後留在趙國10年。

信陵君無忌雖身爲王子,卻禮賢下士,急人之困倦,俠肝義膽。致力抵抗秦國,拯救魏國。不顧個人安危救之與危難之中,竊符救趙,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也因此讓他名聲大噪。信陵君無論是智謀,還是膽量都可以傲視當世,以至於強大的秦國,在信陵君當政期間不敢出兵於魏國。歷代君王也對信陵君推崇備至。漢高祖劉邦登基以後,爲戰國各個國王及秦始皇等的陵墓設立十家守護者,不是國王,而設立守墓人的只有信陵君一人而已。司馬遷對信陵君的評價可謂最高:信陵君之賢,誠不虛也。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項羽

項羽力拔山、氣蓋世、古今未有,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偉大的功績,這樣一個英雄豪傑在政治上卻極爲幼稚,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燒殺破壞,以至喪失民心,終軍敗身亡。

在劉邦和項羽的形象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項羽從小就有雄心大志,而劉邦年輕時是好吃懶做的酒色之徒;起義以後,項羽英勇善戰,身先士卒,對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更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劉邦表現爲一個膽小鬼,極端個人主義者,爲自己逃生,六親不認,把子女三次推墮車下。霸王項羽確實讓人懷念。他英雄一世,敢作敢爲,這是真正的男子漢,錚錚鐵骨,豪氣沖天。“力拔山兮氣蓋世”,這是何等的豪邁!真乃蓋世英雄,震古爍今,光照日月。英雄末路,他沒有選擇逃生,而是從容自刎。

司馬遷

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羣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於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流芳後世。

關羽:驍勇赤膽的忠義巨人

關羽,字雲長,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漢名將,被後世尊爲“武聖”、“關帝”等。

民間對關羽的認識深受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基本大多都知道其“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等”的故事。其實,真實歷史中的關羽並未溫酒斬華雄,華雄是被孫堅所殺。關羽也沒有殺文丑只斬殺過華雄,當然同時也沒有過五關斬六將。

雖然歷史小說中對關羽多有藝術加工內容,但關羽依然是一個武力超高的人,他的軍事才能也是很棒的,多年跟隨劉備東征西討,對劉備的忠心自當無以言表,他對於蜀漢建立的功績是數一數二的,他常年鎮守劉備的東大門——荊州。當劉備在漢中與曹操大戰的時候,關羽更是主動出擊襄樊,水淹曹操麾下大軍,如果不是孫權背後偷襲關羽,那麼劉備極有可能在公元220年消滅曹操,統一天下。

關羽在後世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樹立爲“忠義”的代表,不斷爲關羽加封尊號,“關帝”的稱號就是不斷加封來的。

周瑜:歷史長河中的不滅星光

談笑間,羽扇輕搖,破敵百萬;沙場上,徵袍染紅,血戰南郡。他用短暫的一生,詮釋忠誠與智慧的真正含義。國家危難,他力排衆議,強據曹魏,盡顯名士風采;赤壁陣前,他泰然自若,拔劍相迎,破百萬曹軍。他短暫的一生確如高山般讓人仰止!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與孫策是摯友。他盡心輔佐孫策,爲孫策東渡江東立下汗馬功勞。孫策死後,周瑜又效力孫權。建安七年,曹操下書責令孫權送其子爲人質,衆大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周瑜力挽狂瀾,分析利弊,最終說服羣臣。周瑜對孫氏忠貞不二。他拒絕了曹操派人的遊說,態度堅決。建安十三年,曹操揮軍三十萬會獵江東。周瑜英勇不懼,說服衆人,與曹決一死戰。面對三十萬曹軍,周瑜展現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擁有的豪邁。一句“操直送死”,一計“火燒曹軍”,一場“赤壁之戰”,成就了他的輝煌。這場大火使曹元氣大傷,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愛國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赤壁之戰後,他爲了擴張東吳的勢力,主張攻打南郡,在那場戰爭裏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頭傲立的風姿,依然讓人仰望。他將一生都奉獻於東吳霸業,直到最後一刻都不曾倒下。

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羅英魂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在有些人看來,處世不必過於認真,世道清明,可以出來爲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浮沉。然而你寧可投江而死,也不願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塵埃。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國,卻最終因愛戀國土,於悲憤交加中自沉於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讓人嘆惋?

戰國時楚國人。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他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合齊國,抗擊強秦。在同反動派鬥爭中受誣陷而丟官離職。頃襄王時被放逐,但因此卻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對黑暗現實十分不滿。後因楚國的日益腐敗,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離騷》《九章》等,這些著作文字華美,體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貴族的虛僞、昏庸與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賢才的行爲,看清了社會的種種不仁……他的主張,體現了他對楚國國事的深切憂念以及爲理想而獻身的偉大精神。屈原的死是對當時黑暗勢力的一種嘲諷和揭露,是一種無言的反抗與鬥爭,同時也是向後世發出的一個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勢力! 他的作品語言生動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天祥

文天祥是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文天祥爲什麼是英雄值得敬佩?既然元朝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而文天祥面對元軍的進攻,組織南宋軍民進行抵抗,保衛南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是正義之舉;兵敗被俘後,囚禁大都,始終堅貞不屈,最後英勇就義,這是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名句的真實寫照,這種崇高的氣節,已成爲中華民族性格的象徵。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岳飛他是抗金名將,他的文治武功舉世無雙,絕對的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岳飛作戰絕大多數是以少擊多,每戰必勝。生平大小130餘戰無一敗績。南薰門之戰等戰役甚至以八百壯士擊潰50萬敵軍,可稱爲戰神!

岳飛個人魅力相當之大,心胸開闊基本不計前嫌。以至於岳飛的不少敵人都成爲了他的部下和戰友。岳家軍也是這樣成長而來的,如岳家軍第一猛將楊再興、太行山樑興、江西曹成等人。岳飛和他指揮的岳家軍不但在抗擊金兵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保護了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免於遭受金兵的蹂躪,而且軍紀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深得人民的愛戴。岳飛是一位真正民族英雄。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紮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後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李時珍:用堅持譜寫中華傳奇

穿上草鞋,背起藥筐,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你就是以這樣謙遜的姿態和輝煌的成就爲中華歷史寫下一部傳奇!一介農夫,懷揣執着上路,走進大山,風雨兼程,親嘗百種藥草,揮就一部影響世界的不朽醫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綱目》一起刻入歷史的記憶。

家世代業醫,但由於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不屑於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棄科舉做官之路,專心學醫,於是向父親求說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最終同意了兒子的要求。李時珍認爲,“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蒐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李時珍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後人爲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表現他遠途跋涉、四方採訪的生活。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農民和漁夫。李時珍爲了瞭解藥物,並不滿足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羅列諸品,反覆諦視” 。例如他在寫到白花蛇時爲了真實細緻地瞭解這種劇毒蛇而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終於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李時珍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並編著了中國藥物學的空前鉅著——《本草綱目》。

王昭君: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

爲了民族,爲了國家,她甘願犧牲自我,舍小家爲大家,她的出塞換來了六十餘載的和平。昭君讓人們銘記的不僅是她的如花美貌,更是她的無畏付出。長安花紅,雁門沙黃,只有那南歸的雁羣知道昭君是怎樣放棄一生榮華換來大漢半世和平,只有那朔北的長風知道悠悠羌笛背後是昭君怎樣綿長的相思和無悔的抉擇。

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公元三十六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昭君爲南郡首選,抵達京城卻無緣面君。公元前三十三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她肩負着漢匈和親的重任,別長安,出潼關,度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抵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盛大歡迎。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昭君慢慢地把中原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和睦六十多年。“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歷史記載了那一段時期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昭君死後,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爲她修墓並奉爲神仙。她的故事成爲我國曆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着。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讚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爲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華佗拜師學藝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藥,比西方的麻醉藥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學的貢獻非常巨大。不要以爲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華佗小時候學醫,經歷了千辛萬苦,最終獲得了淵博的醫學和高超的醫術。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爲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爲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裏,以備意外之需。

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流傳千古。所取得的成就和在年幼時刻苦讀書,發奮學習密不可分。在童年時期,就酷愛讀書。由於家境清貧,上不起學,10歲時住進長山醴泉寺的僧房裏發憤苦讀,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結後,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再切幾根鹹菜,就着吃下去。這就是後世傳爲佳話的“斷齏劃粥”的故事。

唐伯虎,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

林則徐雖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於職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譽爲“林青天”。在任江蘇廉防使時,他在大堂上書寫一聯:“求通民情;願聞己過。”事事爲民着想,對於漕運、鹽法、水利、農業、制幣、吏治、救災等關係民生的大事,無不予以關注。林則徐確實是我們的英雄,他頂住當時政府的壓力,銷燬鴉片,人民拍手稱快,也讓外國人看到了中國的強硬態度。現在還記得他的兩句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在廣東期間,林則徐大舉禁菸,並於1839年6月3日把收繳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虎門當衆銷燬。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第一位帶頭起來反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愛國者。他領導的禁菸鬥爭,向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對鴉片煙毒的深惡痛絕和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表明中國人民是一個酷愛自由、不畏強暴的民族,也揭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梅蘭芳不爲日僞演戲助興

抗戰期間,京劇大師梅蘭芳離開舞臺8年,先後蟄居香港、上海,堅決不爲日僞獻藝助興,表現了一個正直的中國人的高尚氣節。他留起鬍子,息歌罷舞,杜門謝客,作畫自慰,全家老小靠賣畫點典當家產度日,日漸窘迫,一個戲院老闆放出話來:“只要梅先生肯唱,百根金條馬上送到府上。”梅蘭芳不屑一顧。19 42年,日僞策劃“大東亞戰爭勝利一週年”紀念活動,汪僞政府派漢奸褚民宣專程赴上海請梅蘭芳率劇團赴南京,長春,東京等地巡迴演出。梅蘭芳一口拒絕:“我上了年紀,沒了嗓子,早已退出舞臺。諸氣急敗壞而去。不久,日寇華北駐軍派人想放低條件,不勞梅唱戲,只是請他出來講幾句話便可。梅蘭芳聞訊,請醫師吳士中先生給他注射了傷寒預防針,發起高燒,稱病休養。日軍駐滬海軍部派人查明情況,一軍醫一量體溫,竟達42℃,只得作罷。

宋慶齡的執着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裏,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爲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鬥,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因此被譽爲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華羅庚:他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麼?正是鍥而不捨這一精神!他臥牀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因家境貧困無法繼續升學。1928年,18歲的華羅庚在他的數學老師王維克的推薦下,到金壇中學擔任庶務員。然而不幸,他在這年患了傷寒症,臥牀達五個月之久,從此左腿癱瘓。但他並不悲觀、氣餒,而是頑強地發奮自學。有一次,他發現蘇家駒教授關於五次代數方程求解的一篇論文中有誤:一個十二階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對,於是他把自己的計算結果和看法寫成題爲《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投寄給上海《科學》雜誌社。1930年,此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當時華羅庚年僅20歲。就是這篇論文,完全改變了華羅庚以後的生活道路。

着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籲他們:“爲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周恩來言出必行

周恩來同志,一生嚴於自律,品德高尚,爲世人所景仰,周恩來從小志高,12歲就發出“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而縱觀周恩來同志的一生,他無時無刻不再爲了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奮鬥!周恩來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壯大,同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同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緊密聯繫在一起。他毫無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在中國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詹天佑爲國不計名與利

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讚歎。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爲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着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爲國家不爲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讚。

朱德拾糞

延安大生產運動中,朱德總司令經常起早,揹筐拿鏟,到延河邊兒一帶拾糞。一些青年同志見了就說:“總司令,你事情那麼多,就不用拾糞了,什麼時候需要肥料,我們給您送去。”朱德嚴肅的說:那怎麼行呢?哪有當司令就不拾糞的道理?我們大家都是農民出身,這些活在家裏都是幹過的嘛。現在國民黨逼我們搞生產,我們就是要上下一起幹,同心協力克服困難,再說,這也是積肥、鍛鍊相結合,一舉兩得嘛!”

徐悲鴻拒絕爲蔣介石畫像

1927年,徐悲鴻從法國巴黎回國,有一天,國民黨政府文化運動委員會主任張道藩登門拜訪,請他爲蔣介石畫一張半身標準像。徐悲鴻堅決不同意,張道藩軟硬兼施地說:“徐先生,還是冷靜點兒好,你是才華橫溢的大藝術家,我奉勸你不要做這樣愚蠢的事,免得你以後悔恨。”徐悲鴻蔑視的說:“悔恨?我只能感到自豪!因爲你的座右銘是升官發財,金錢美女。而我的座右銘則是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鄧亞萍

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爲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爲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爲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