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民間故事三篇

本文已影響 2.8W人 

民間故事三篇

民間故事三篇

導語:都說高手在民間,在民間的經典故事傳說可不少!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經典民間傳說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民間故事三篇

篇一:

《荷花》的故事

唐詩人李商隱是涇川節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稱他是個多情郎,有多首荷詩贈予以上人。世上爭豔,萬紫千紅,爲何李商隱如此鍾情於荷花呢?原來,這其中還有一段美麗感傷的愛情故事。

相傳李商隱與王小姐相戀結合以前,曾有一戀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麗質,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樸。李商隱年青有爲,相貌出衆,才華橫溢。兩人情投意合非常恩愛。

在“荷花”的陪讀下,李商隱的才學進步很快,兩人一起渡過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時光。

就在李商隱快要進京趕考的前一個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隱迴天無術,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

隨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嬌豔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給詩人帶來了無比沉重的打擊。

後來詩人每見到湖塘裏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陣陣憂傷。他自始至終也不能忘記那清秀美麗的“荷花”姑娘。

《暮秋獨遊曲江》中:“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意思是說荷葉初生時相遇戀人,不久分離,春恨已生。荷葉枯時戀人辭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對伊的情意,地久天長永存。多少惆悵,只有那流不盡的江水聲。所以,“翠減紅衰愁煞人”是面對荷花,寫緬懷“荷花”的內心悲慼。不論這個傳說真實與否,多情文士李商隱的愛情詩,多與荷花結緣則是勿庸置疑的事實。

篇二:

狐仙墓

南宋時,朱熹在白鹿洞講學著書。他潔身寡慾,總是諄諄告誡學生要人呂端正,“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因爲他老是板着面孔說教,學生都有對他望而生畏。

一年春節,學生們都回家過年去了,只有朱熹一人留在學館裏。無宵夜,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四鄉隱隱傳來花燈盛會的鑼鼓聲。朱熹孤燈獨坐,開卷讀書。在這空谷寒夜,面對窗前抖動的芭蕉葉,確有孤獨寂寞之感,禁不住吟出兩句詩來:“細雨灑芭蕉,孤燈空寂寥。”話音未落,就聽窗外面傳來了嬌滴滴的聲音:“不嫌奴貌醜,與君度春宵。”

朱熹一驚:夜半更深,是誰家的女子在這兒?竟然對起我的詩來呢?推開窗戶,向外望去,只見窗外有幾枝芭蕉在雨中搖曳,遠處一片朦朧,什麼也看不見。咦,這就奇了!難道是幻覺嗎?朱熹滿腹疑團,略略定了定神,重又伏案讀書,註釋《詩經.有狐》篇。讀到高興處,情不自禁地朗誦起“有狐綏綏”等佳句來。

奇怪的是,窗外又傳來一陣女人的聲音,而且朱熹聽得清清楚楚,還是一首詩哩:夜靜更深人未眠,心憂聊誦《有狐》篇。緣何聖化癡情在,慾海賢關一線牽。

宛囀輕盈的聲音飛進窗內,詩的內容,明明是對自己而言的呀!朱熹又是一驚,再一次推開窗戶,探頭向外問道:“是誰在外面吟詩?雨夜風涼,請進來稍歇!”連問數聲,無人答應。此時,雨過天晴,明月在天,樹影鋪地,庭院寂靜,並不見有人呀!明明是位姑娘的聲音嘛,她躲在哪兒呢?朱熹想了想,對!待我和她一首,用詩刊把她引出來[]。於是念道:夜讀《詩經》不愛眠,會心喜讀《有狐》篇。前緣原訂三生石,不是前緣莫亂牽。

吟完詩,朱熹對着窗外說:“外面那位女子,如有興致,敬請回詩刊一首吧!”話音剛落,屋外突然響起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隨即果然有一位女子回了一首詩:孔門弟子莫輕狂,此是讀經學聖堂。休趁夜深人靜後,逾牆扮演風求凰。朱熹聽得真切,特別是“風求凰”一句,這不分明是在向我暗示嗎?他急忙打開房門,走了出去,只見月照芭蕉,從芭蕉叢中,忽地跳出一個妙齡女子,把朱熹嚇了一跳,忙問:“你是------”那女子說:“我是五老峯下的狐仙,外出遊玩而歸,路過貴處。”“啊!剛纔吟詩的是你嗎?冒昧應和,讓你見笑。”朱熹細看那女子,高鬃,明眸皓齒,身姿綽約,穿一套綠色衣裙,蹬一雙繡花鞋,滿臉帶笑,眉目含情。真是賽過天仙!朱熹看得都呆了。

狐仙見他那副傻呆呆的樣子,忍不住“咯咯咯”地笑個不停,說:“你不是常說,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嗎?”朱熹哪顧這許多,說:“小姐請勿見笑,請吧!”狐仙也不推辭,跟着朱熹進了書房。朱熹又是讓坐,又是倒茶,殷勤相待。狐仙呢,坐在書案前,目不斜視,專心翻閱起朱熹的《詩經》註釋來。燭光搖曳,映照得狐仙更加嬌豔動人。

狐仙不僅容貌出衆,而且才華橫溢,她在閱讀朱熹的《詩經》註釋時,對其中某些不夠確切的地方,還能一一摜出,暢敘了自己精闢的見解,這使朱熹大爲佩服。他想:元宵之夜,巧遇嬋娟,真是三生有幸。他也顧不了平日對學生們的說教了,趨步上前,說:“我倆相交,談得投機,今日幸會,真是天賜良緣,小姐如不見棄,敢求百年之好,萬望而卻步應允!”狐仙說:“我是狐仙,難道你不害怕?”朱熹說:“小姐才深貌美,天生麗質,真叫我一見傾心。昔日孔夫子,還傳爲佳話哩。只要你我真心相待,定能百年偕老,何談‘害怕’二字呢?”朱熹披肝瀝膽,海誓山盟,感動了狐仙。於是,在這元宵佳節,白鹿洞中,他倆終於結成了一對恩愛夫妻。打這以後,狐仙每日從五老峯晚來曉去,幫助朱熹註釋《詩經》。兩人夜夜相處,感情越來深,恩恩愛愛,如魚得水。不到一年功夫,在狐仙的幫助下,朱熹完成了他的著作《詩經集註》。

篇三:

歙南抽司村,有座門嶺,與浙江淳安縣威坪毗鄰。村有張老漢,常年爲威坪某糧店挑油挑枯(“枯”:榨油後的渣做的菜籽餅)。

有一天,張老漢挑油枯剛上嶺頭,一頭金牛攔住了他的去路。金牛說:“你讓我吃枯餅裏的陳年稻草,我幫你把門嶺打開,讓你走平路可好?”張某想想划不來,門嶺打開了是大家走,而他卻要賠老闆的枯,他搖搖頭說:“順一肩,反一肩,不怕門嶺高過天”。說罷,挑起擔子走了。

夜裏,張老漢把這事告訴了老婆。老婆罵他:“你這個死人,別說金牛隻吃枯裏的稻草,就是吃了枯也算不了什麼。門嶺打通了,你一天可以多挑一擔,賺頭大着呢”。

第二天,張某又在嶺頭碰到了金牛。他主動向金牛提出,給它吃枯裏的稻草,要金牛幫他打開門嶺。沒想到金牛的條件變了,要讓它喝了桶裏的油,才肯幫他打開門嶺。張某把一桶油的價值與多挑一擔腳力錢兩下一結算,覺得還是划不來,便說:“上一嶺,下一嶺,有的是力氣不求人”!說罷,挑起擔子要走,忽腳下一滑,擔子落地,那一桶油全打在路上,金牛走來,“咕咚咕咚”喝了個夠,張某上前,拉住牛尾,要金牛開嶺,金牛說這是你打掉的油不作數,說罷朝他拉了一泡屎,張某趕快鬆開牛尾躲避,金牛一轉身隱入山中。

張某提着空油桶回到家裏,老婆得知情況後又把他罵了一頓,罵他只會算小帳,不會算大帳,他被罵得象霜打的茄子,癟扭扭的。忽然眼前一亮,油桶上濺着的一滴牛屎,已變成了金子,足夠他賠油的了。他立即趕到嶺上去找牛屎,可牛屎不見了。

此後,張某挑油枯上門嶺,都要對着大山喊幾聲:“金牛、金牛,出來吧,我給你吃枯,也給你喝油!”可是,金牛再也沒有出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