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案勵志文章

第十七個記者節感言

本文已影響 2.81W人 

今天是十七月八日,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普通的日子,而對於從事記者工作的人來說,這一天卻是一個不普通的日子,十七月八日,是中國記者節,今天已經是第十七個記者節了。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你精心編輯的第十七個記者節感言,歡迎閱讀!

第十七個記者節感言

第十七個記者節感言(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

我是xx電視臺的記者xx,今天非常榮幸在第十七個記者節即將到來之際,代表十佳優秀記者在此發言。首先請允許我在這裏向所有記者同仁們表示祝福,同時向關心和支持我們廣電事業的所有領導、各界朋友送上最誠摯的謝意,因爲你們的鼓舞與鞭策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因爲喜歡博學的央視名嘴水均益,因爲喜歡睿智的白巖鬆,喜歡犀利的意大利記者法拉奇,14歲那年,我立志要做像他們一樣的記者2009年夏天,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我,懷揣着當年的夢想,走進了xx廣電。這個選擇,讓遠在長沙的父母始料不及,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女兒會在離他們千里之遙的xx紮根,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兒能一直在這個辛苦的崗位上執着的堅守。掐指一算,今天是我來xx的第490天,回想這四百多個日夜,一個女孩子,背井離鄉沒有朋友,語言不通,完全像沒有歸宿感的浮萍,隨風飄零。幸運的是,在領導和

同事的關心幫助下,我慢慢地適應,並融入到記者這個行列,融入到這座城市。從第一次採訪時因語言不通,與被採訪者面面相覷的尷尬,到現在靈活自如的問答;從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寫時的羞愧到現在得心應手的寫稿……這一路,佈滿了太多的坎坷和荊刺,凝結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我清楚的記得今年六月五號那個深夜,那晚我在做的xx義工特別節目。爲了趕在第二天播出,我加班到凌晨2點。就在片子快要做完的時候,突然,電腦死機了可怕的是,節目沒有保存,大家都明白,這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工作都白費了……

眼看第二天的節目將受到影響,那一夜我對着空無一人的製作室失聲痛哭——人們常說記者就意味着與奔忙和汗水相伴,但我始終固執地認爲記者這個職業

是精彩的。因爲你在讀懂別人的時候,也在檢閱和豐富自己,很多時候,你採訪的對象,就是你奮進的動力。擔任《xxx》欄目製片以來,我結識了一羣夕陽老人,他們年近古稀卻樂觀的`自比廉頗,年輕時他們曾爲xx的發展揮灑汗水,暮年卻仍然爲這方熱土出謀劃策。他今年夏天,在和陳主任,楊哥一起拍教育專題片的時候,小黃鑫悲慘的家庭遭遇張賢亮血氣方剛的父親張聖剛,面對兒子的學費沒有着落的失聲痛苦,張曼爲母親

還是爲自己前途苦苦糾結的辛酸,這些讓我震撼。這期間我採訪了一位從小喪父,家庭貧困的的優秀學子張少亮。今年他以618分的好成績考上了武漢大學。有一天我意外的受到他一條短信,短信內容是這樣的:xx,來武漢一個月了,大學生活很精彩,這些都應該感謝你。短短几句話,讓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滿足。其實我應該感謝他們,是他們給了我無限的勇氣和力量,是他們讓我意識到作爲一名記者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除了這些,還有不向死神低頭白血病少女李怡曉,還有爲弱勢羣體積極奔走的xx義工……他們讓我在奔忙的生活中感受生命的精彩。

很有幸,能成爲xx廣電大家庭中的一員,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讓我倍感榮耀,廣電前輩給我們新人做出了榜樣,他們對電視的執着,對新聞工作的一絲不苟,爲我們樹立起了標杆,可以說在xx每寸土地,每個角落都留下了xx廣電人的汗水。

經濟工作會議期間,精彩鮮明的新聞報道,深刻有力系列專題,吹響了xx快速發展的集結號。

特大洪災中,哪裏有險情,哪裏就有我們一線記者的身影,他們用形象的畫面生動的文字奏響了xx衆志成城,抗洪搶險的最強音。

創建省級衛生城市,我們記者穿梭在每個街頭巷尾,每個基層單位,一個又一個的催人奮進創衛報道,一篇又一篇鞭辟入裏的監督檄文,他們用青春的汗水和火熱的激情澆注這個城市最美的一抹綠色。

今天是記者節,是個承載着記者職業光榮與夢想的節日,作爲電視臺記者,我和我的同仁無比自豪和驕傲,同時也感到的責任重大。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積極堅持正確導向,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創新思維,用我們的筆去描繪xx發展的美景,用我們的鏡頭記錄xx發展變化的每一刻;用我們的心去感受xx前進的脈搏。用行動向黨和人民,向各級領導,向xx萬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第十七個記者節感言(二)

好一個“情”字——歷歷人間真情,每每令我痛哭流涕,感動不已,也迫使我情不自禁,傾注筆端,使一篇篇新聞作品問世,進而感動萬千讀者

那是1991年10月,民權縣順河鄉張井村一位農民給我來過一封信。信中說道:“今年六月,我在商丘人民廣播電臺收聽了您寫的通訊《勿忘人民》。當時,在場的有年逾六旬的老人,也有我們這些自認爲淚不輕掉的男子漢,但我們都流淚了,爲您那情感橫溢的文筆,爲播音員那聲情並茂的播音,更爲穆老和潘從正老漢之間質樸可貴的友誼——事後,我們村有四家有錄音機的一齊在第二次播音時錄下了這盤珍貴的紀念。”

說實在話,這些事情之所以能夠感動農民,首先是因爲感動了我——在採訪中發現的一件又一件事情,屢屢使我胸涌澎湃,經久難忘:

那是這樣一個自己親眼目睹並通過我的筆端、講述感動萬千讀者的情景:在1986年穆青第四次看望寧陵農民潘從正並說還要再來時,85 歲高齡的老人記住了這句話。從此,老人時常一手拖着裝滿土的布袋,一手拿着鏟子,趴着,爬着,修補去林場的50米坡路……

那是我在紅旗渠青年洞潺潺的渠水旁,親耳聽到的這樣一件事情:爲了落實胡錦濤將紅旗渠建設成爲紅色教育基地的號召,時已74歲高齡的任羊成,再一次將自己繩捆索綁,吊下山頭,在懸崖間盪來盪去,以義務教會領導交給他的五個徒弟,使他們學會表演,再現當年除險英姿。

那是我專訪原新華社社長穆青時,經歷的這樣一件事情:當穆青講到,他得知任羊成日子很艱難,連個收音機都沒有,棉襖袖子露着棉花時,感慨道:“我們怎麼能忘記這樣一些人民的功臣呢?”當時,辦公室裏靜得能聽到我倆的喘氣聲。穆老的兩眼亮亮地,噙着淚花。

這一件又一件事情,怎麼能不撞擊我的心肌,怎能不促使我寫下一篇又一篇情注筆端的新聞作品呢?

我們知道,新聞敏感對記者至關重要。正如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丁柏銓所言:“新聞敏感是記者對事實的新聞價值的敏銳的發現力和準確的判斷力。”那麼,人間真情便是新聞價值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因素。也正如何梓華教授在其所主編的《新聞理論教程》一書中指出的:“趣味性(或人情味),指事實因爲新奇,爲人們所未料及;或富有戲劇性,情節曲折迭宕;或極具人情味,能引起人們的感情共鳴,因而這類事實對受衆具有特別的吸引力 。”

我30多年的新聞從業生涯、十年的高校教學經歷,也證實了這一點。正如2008年第一期上海《新聞記者》雜誌刊登論文《“勿忘人民”──穆青的新聞倫理思想》所言:“商丘日報社主任記者張同德在穆青的影響和關懷下,逐漸成爲全國有影響的地市報記者。他在《從穆青教我當記者感悟記者成長之路》一文中深切地寫道:‘他影響了我的一生。回顧我的新聞經歷,起初我是抱着成名成家的思想投入到新聞隊伍中去的。1986年踏着穆青的足跡初訪‘老堅決’,親眼目睹了85歲老人跪地修路,期盼穆青再訪的細節,對怎樣當好記者有了感性的認識。 特別是1991年1月初次採訪穆青及此後長達十多年與穆青斷斷續續的接觸中,使我對怎樣當好記者有了理性認識,開始有意識地向穆青學習,照着穆青那樣做記者。”

在《記者應當建立調查研究的“生活基地”》一文中,穆青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談到這一問題。他說:“從事新聞工作是需要積累各種資料的。有題材的積累、主題的積累、語言的積累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的積累,這是一種無形的積累,是無法用幾千張、幾萬張資料卡片衡量其價值和分量的。說到底,對人民羣衆的思想感情問題,是立場問題、人生觀問題。這是記者素質中最爲重要的方面。一切有志獻身於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記者,都要重視這種積累,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下大氣力培養對人民羣衆的感情,以優秀作品贏得他們的信賴,推動社會前進。”

有鑑於此,我在鄭州大學召開的一個全國性學術會議上,以“勿忘人民:新聞價值的核心,增強新聞敏感的有效途徑”爲題,作了會議發言。

也正因爲如此,在去年記者節期間,我應晚報之約,寫了這樣一句話——“永遠‘勿忘人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羣衆”。這,是對我自己這個老記者的要求,也是對現在從業以及將來從業的年輕記者們的希望。

第十七個記者節感言(三)

今天是十七月八日,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普通的日子,而對於從事記者工作的人來說,這一天卻是一個不普通的日子,十七月八日,是中國記者節,今天已經是第十七個記者節了。記者節是中國第三個以職業來命名的節日,除了教師節、護士節,第三個就是記者節。國家給記者一個節日,足以說明記者這一職業的特殊性。能夠成爲一名新聞工作者,能夠有屬於自己的節日,着實是一件很令人自豪的事情。

記者有自己的節日,足以說明記者這一職業的重要性和其本身所擁有的特殊性。什麼是記者,有人解釋說,記者是從事信息採集和新聞報道工作的人,屬職業的一種。記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廣大的民衆前往事情發生的現場,或是接觸新聞事件的當事人,並將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義,透過報導呈現於大衆媒體之上,協助媒體達成守望、教育、討論、娛樂等功能。正是擁有閱聽人賦予的權力,所以記者也被冠以“無冕之王”的雅稱。

作爲一名記者,不但但是要記錄和報道新聞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將新聞事件的真相客觀公證地呈現於廣大民衆眼前。記者不僅要將謳歌時代、反映進步,給民衆以信心,更要鞭撻醜惡,給民衆以公正。記者不僅僅要充當黨和政府的喉舌,更要當好民衆意願有代言人,正是如此,記者纔有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由此而言,記者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責任。當我們把記者當作一種職業來作時,我們只能充當一個很好的傳聲筒,當我們把記者當作一種責任來對待時,那麼記者這一職業的真正意義才能得到體現。當下,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羣,面對現實。作爲記者更應該思考我們身上擔負的責任,更應該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才能不愧於“記者”這一神聖的稱呼,更應該明瞭當下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職業更加令人尊敬!

十七月八日,是記者的節日,當我們過節的時候,不僅要快樂,更應該有更多的思考。

祝自己和所有記者節日快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