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案勵志書籍

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本文已影響 1.81W人 

名著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必讀世界經典名著,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1.《君主論》

作者:尼科洛·馬基雅維利

出版時間:1532年

《君主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馬基雅維利的代表作。這本書系統地闡述了建立與鞏固政權的君主之道,提出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這一備受爭議的原則。在500年後的今天,《君主論》仍然是政治學和軍事學的必讀書目。其中的政治觀點與學說被後人統稱爲“馬基雅維利主義”。

2.《蒙田隨筆》

作者:蒙田

出版時間:1580年

蒙田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與懷疑主義思想家及倫理學家。他的思想不僅奠定了法國倫理學的基礎,還影響了伏爾泰、尼采等衆多哲學家和作家。《蒙田隨筆》這部文集開創了隨筆這種新文體的先河,集中體現了蒙田對人類情感的冷峻觀察及其自由主義思想,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在這部哲學隨筆的全集中,蒙田摒棄了正統的經院哲學,旁徵博引,以小見大,在論述及剖析哲理的同時兼顧文學趣味,創造了全新的“生活哲學”。

3.《利維坦》

作者:托馬斯·霍布斯

出版時間:1651年

作爲現代自由主義國家概念的奠基人之一,霍布斯認爲國家秩序的唯一基礎就是平等、自由的個體之間所訂立的契約。《利維坦》是一部體系完整、內容翔實、論證嚴密的學術鉅作,不僅是國家理論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現代文本之一,也是理解西方政治哲學的必讀書目。即使在幾百年後的今天,霍布斯的“國家契約學說”仍極具爭議。從這個角度來說,恐怕只有馬基雅維利才能與之媲美。

4.《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作者:牛頓

出版時間:1687年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堪稱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自然科學著作。在此書中,牛頓集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大成,從一個全新的理性角度探討了物理、數學、天文學及哲學等各領域的重要命題。他向世人展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萬能的上帝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因果關係的邏輯法則和力學原理。

5.《政府論》

作者:約翰·洛克

出版時間:1690年

《政府論》對民主及議會制度的發展具有無可比擬的深遠影響。在這部著作裏,洛克將平等、自由及個人財產不可侵犯都劃歸爲法律保護的最高權利,並且論證了國家分權的必要性。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托馬斯·傑斐遜,就曾被指責剽竊洛克的《政府論》。1791年的《法國憲法草案》也同樣受到這部作品的影響。

6.《老實人》

作者:伏爾泰

出版時間:1759年

伏爾泰是歐洲啓蒙時期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法國人甚至把18世紀稱爲“伏爾泰的世紀”。他揭露了專制制度和封建統治的諸多弊端,批判了天主教會對教義闡釋及權力的壟斷,是法國大革命最重要的開路先鋒之一。在這部長篇哲理小說《老實人》中,伏爾泰通過怪誕的故事情節和滑稽的`細節描述諷刺萊布尼茨式的樂觀主義,顛覆了所謂的“人類世界是上帝創造的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美好的一個”。這本長篇小說是法國啓蒙運動中最重要的傑作之一。

7.《社會契約論》

作者:盧梭

出版時間:1762年

盧梭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學家、作曲家,也是18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在《社會契約論》中,他提出了“主權在民”的思想以及自由、統一的人民共同體這一理想形態。根據他的理論,每一個公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都應該享受國家的全面保護。此外,盧梭反對專制國家、維護共同意志的思想,也爲法國大革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論基礎。

8.《少年維特的煩惱》

作者:歌德

出版時間:1774年

這部作品既是歌德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的一夜成名之作。此外,在這位德國大文豪的一生中,再沒有另外一部作品可以像《少年維特的煩惱》這樣得到如此廣泛的傳播。這部小說狠狠地抓住了整個時代的痛處,讓整整一代人都在維特的“世界之痛”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部小說的風行在當時的德國掀起了一股“維特熱”:街上隨處可見身着黃褲子、黃馬甲、藍外套的年輕人,市面上出現了“維特杯子”以及一款以維特命名的香水“Eau de Werther”。更瘋狂的是,《少年維特的煩惱》還在全德引發了一股自殺風潮,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心理學界開始關注這種名爲“維特效應”的由媒體宣傳引發的模仿自殺現象。

9.《國富論》

作者:亞當·斯密

出版時間:1776年

《國富論》是有史以來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探討國民經濟話題的古典經濟學著作,奠定了現代西方經濟體系的理論基礎,堪稱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開山之作。亞當·斯密認爲,自由競爭是勞動分工的起源,是推動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動力。儘管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做出經濟決策的,但自由市場卻是一隻“看不見的手”,能夠指導、調節經濟發展,最終實現社會的整體富裕。一旦國家出於對個別市場主體的保護而出手干預,反而會破壞市場,阻礙經濟發展。

10.《純粹理性批判》

作者:康德

出版時間:1781年

在這部哲學經典著作中,康德從根本上重新定義了認識與認識對象之間的關係。他提出,認識這一行爲的前提同時也是認識對象本身存在的前提。換言之,人要想認識一個對象,首要條件就是這個對象本身能夠被人感知,並且擁有相應的概念。康德的這一“哥白尼式革命”標誌着哲學史上的一大重要轉折,由此產生了“前批判期”與“後批判期”的劃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